乐清的城墙

  “处州十县九无城,乐清一县九条城”,这是乐清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。

  乐清为什么有这么多城墙,这和乐清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。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,元末民初,方国珍被朱元璋打败投降,其余党尚有部分散居於海岛,与日本浪人勾结,不时对沿海进行劫掠,于是明廷采取对策,在沿海要冲地方设卫,所驻官兵并筑城防御。洪武十七年,信国公汤和奉命巡视宴会险要,决定于番石卫筑城,继又设蒲岐千户所,同时筑城。后因寇势猖狂,内地竹屿、瑶岙等地亦自发筑城堡自卫,这些城堡当年在防倭方面起到一定作用。后至清末,尚存有九条城,即县城、磐石城、蒲歧城、后所城、大荆城、许公堡、永康堡、寿宁堡、宁安堡。兹将这些城堡作一简介:

  

  县城 (略,已有专题写)

  

  磐石城 在县西磐石,处欧江北岸。明洪武八年(1375)朝廷在此设卫,洪、武十七年(1384),汤和巡视沿海,在磐石建城,三十年成功,周九里二十步,计一千五十丈,高二丈,厚一丈。后至嘉靖四十四年(1565),温处兵宪查绛(宁国人),开始大修,高于旧城四分之一,厚倍之,城门四,东名迎晖,南名镇江,西名肃清,北名承恩。门楼、角楼各四个,水门二坐,窝铺七十二,城堡一千七百九十,外有濠河。这是明代磐石城的概括。

  

  清顺治十八年(1661),清廷下令迁界,沿海居民被移入内地,磐石城被拆毁。康熙九年(1670)开始展复,清廷派祖应善守备磐石,改卫为寨,祖应善重筑磐石城,规模比旧城较小,周六里,高二丈一尺,厚一丈四尺,城门四,城楼四,城垛一千个。民国间,城楼已拆掉,城墙城垛均存在。抗日战争开始,为防日机轰炸,开始将西城墙拆去一缺口,以便逃避。一九四四年冬,日军占据磐石,为筑飞机场,把东城墙石拆去填地基。解放初办合作社及公社化,全步被拆毁,现今只有西门、北门尚有城址痕迹。

  

  蒲歧城 在蒲歧。据光绪《乐清县志》记载,始于宋 熙间,明洪武二十年加筑城墙。周围三里余,长六百丈,高二丈二尺,厚二丈,城门四,东名海国,西名半壁,南名东来,北名广升。吊桥四,敌台十二,窝铺二十四。清顺治十八年城废,康熙九年展复,重修如故,咸丰十二年(1862)两次修茸,四门更名,东名保厘,西名安定,南名蔚文,北名镇武。今西门城翁保留尚好,为文物部门所保护。

  

  后所城 在县城东二里凤凰山麓。明正统七年(1441),户部侍郎焦宏、御史高峻奏请磐石卫后千户于此,当年冬筑城,第二年三月讫工,周四百丈,垛五百六十,城门四,东名新镇,西名永安,北名清平,南名定乐。有窝铺三十六,水门二,城高二丈,厚八尺。康熙间重修一次,民国间存在,今已拆毁。

  

  黄华寨城,即许公堡 在黄华山上。明崇祯五年(1632)韦古生扫除刘香,即守备于此,开始筑土城,因其形似蝙蝠,故亦名蝠城,第二年冬,兵道许成章首助资改建石城,周一里,高二丈,垛三百六十,门西,东名镇远,西名神秘,北名拱安,南名筹海,南门城上建有筹海楼,楼下刻有“许公堡”三字,楼内又有“金瓯砥柱”额,今城及建筑已毁,筹海楼三字尚存。

  

  大荆城 在大荆。康熙元年(1662)开始建造,称大荆寨城,周围一里余,总长二百八十七丈九尺,高一丈四尺,厚八尺,城垛三百八十九,门四,城楼四,今已无存。

  

  永康堡 在竹屿。嘉靖间当地刘姓人建造,周四百丈,门三,河洞二,今已无存。

  

  寿宁堡 在瑶岙。明嘉靖三十八年(1559)知洲朱守宣倡议建造,周五百丈,门五,名迎曦、临清、驻景、来熏、登龙,今存东门、北门。东门上尚存“寿宁堡”三字。

  

  宁安堡 在郭路,嘉靖三十七年(1558),金姓人建,门三,今已无存。

  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eqingzx.com/lqzw/1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