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重镇--磐石镇

  磐石镇是乐清市西部的港口重镇,南濒瓯江,西枕衡春山 ,北和东与白象镇接壤,面积11.86平方公里,建城区面积1.2平方公里,有水田8168亩,山地230亩,辖16个行政村,1个居委会,2004年统计常住人口5271户,16393人。 

  磐石古称“磐屿”,城内有珍珠山,故又名珠城。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(423)永嘉郡守谢灵运驾海舟来磐屿行田,写下《行田登磐屿海口》诗。时磐石还是海滩,故谢诗中有“遨游碧沙渚”之句。唐贞元年间(785—805),温州刺史路应,加筑瓯江沿岸堤塘,从此磐石一带土地得到开发,唐文德元年(888),游方僧肇法师在重石创建佛刹,名重臻院(即现在的真如寺),佛教文化开始渗入。宋建炎四年(1130),高宗赵构避金人之难,泛海来温。随从人员有徐州佥判南巘,上岸视察,弃职留居於重石,继之有吴杜(原泰顺人)居此,登开禧三年(1207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而磐石的真正发展和闻名,却在明初的建卫。 

  明初,方国珍余党与海上倭寇配合,扰乱沿海,洪武八年(1375),朝廷决定在磐石设卫、驻重兵防御,卫的编制有指挥使等官90员,下设五个千户所,每千户所有兵1260人,合卫兵额5600余人。管辖范围东至楚门港,南管宁村所(今永强),蒲岐千户亦归管辖,西和温州卫相接。不少军事人物进入磐石。 

  洪武十七年(1384),因倭寇在海上猖獗,朝廷命信国公汤和视察沿海,汤和来磐石督造城池。二十年,城建成,改称“磐石”意取“坚如磐石”。磐石位于东瓯军事要冲之地,发生多次抗倭战争,嘉靖三十六年(1557)五月,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宁波援乐抗倭,为不惊动城内居民,驻军城外,第二天即攻击琯头倭寇,又战于十里,倭寇败逃。 

  嘉靖四十四年(1565),温处兵宪查绛(宁国人,嘉靖二十八年进士),重修磐石城,增高三尺,门四:东迎辉,南镇江,西肃清,北承恩。水门二,城垛1790个。从此城坚兵足,至明末无患。 

  清顺治四年(1647),废明卫所,磐石改置营寨,称“磐石营”,顺治十五年(1658),民族英雄郑成功自舟山回师,统大军进入瓯江于十一月初七,攻破磐石城,驱逐清军,第二日进兵乐清,分兵屯扎蒲岐、虹桥等处休整。在磐石驻军5个月,于十六年四月撤退。郑成功的抗清,激发了当地人的民族意识,纷纷支援粮食。清廷下令将沿江居民迁入内地,并拆毁磐石城,成一片废墟。至康熙八年,开始展复,外迁之民,逐渐返回,康熙二十七年,城池重建。经过康熙、乾隆两朝的休养生息,磐石又开始兴旺。 

  民国光复,当地土绅吴熙周等即组织自治会,响应革命,推翻满清封建统治,接受先进思想人物不断出现,如朱昊飞留学德国工研习理工,吴百亨创民族资产,称“乳品大王”,都影响当代。 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有不少先进青年参加革命工作,经过历次运动的洗礼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磐石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温州电厂的建造,港口码头的设立,乐斯染料厂的迁此,都对磐石带来了繁荣。尤其是服装业异军突起,名闻全国。街道建设则有迎晖路、珠城路、农贸路、镇前路等的开拓,镇貌起了大变化。而新人物则有著名作家戈悟觉,经济学博士林建海,社会科学院教授戴知贤、学富五车的朱烈老先生等,为磐石人文生辉。 

  磐石的旅游之处有重石真如寺,建筑规模宏伟;七佛塔历史悠久,为文物保护单位,新铸的重臻钟,为乐清最大的金钟;又有吴杜陵园,清幽雅致,可供人早晨散步健身,而江岸风光,亦可供人欣赏。1990年,磐石镇已列入浙江省名镇。(责任编辑  杨坚) 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eqingzx.com/lqtw/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