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别赠言胆气豪壮 兄弟投身烽火战场

  “时代的大洪炉吐着焰焰的浓烟。雄赳赳的大中华男儿,努力呀!歼灭倭寇狂澜,挽救民族统一,建立新时代的新中国……他日还乡倭寇平!”这是抗日战争爆发后,乐清热血青年陈野耘从家乡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前,写给其弟陈定理的《别赠理弟言》(见右图)。如今,这封珍藏了60多年的信已经成了陈家的“传家宝”。6月26日下午,记者来到虹桥镇河深桥村,陈定理的儿子陈西兴打开保险柜,向记者出示了这封信,并讲述了与它有关的历史。

乐清风光

  陈野耘原名陈定标,是陈西兴的二伯。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当时还只有11岁,正在读小学的陈野耘领导虹桥小学学生投入了爱国运动,被当局开除了学籍。他后来到台州师范学校读书,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抗战爆发后,陈野耘决定投笔从戎。1938年,18岁的他同吴振亚、吴新凉、谷辉、陈恭等同学奔赴皖南参加新四军。临行前,他在家里写下了《别赠理弟言》,当时陈定理只有13岁。

  1941年夏,陈野耘在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政治处任宣教股长。当时部队正受到日、伪军的夹击,宣传工作难以进行。在上级的支持下,陈野耘自办了油印小报———《战斗报》,向基层干部、战士宣传党的方针、政策和指示,并介绍新四军各部队。1942年春天的一次日寇扫荡中,他秘密存放在农民家中的全套油印工具被敌人搜出并烧毁。陈野耘就用留声机的旧唱针自制铁笔刻字,用松枝烧松油调制出油墨,没有油印橡胶滚筒的时候,他甚至用自己的臂膀涂匀了油墨在蜡纸上印,克服了重重困难,硬是把一张张报纸印出来发送到连队。

  1942年冬,陈野耘调任新四军一师三旅政治部宣教科长,在江苏进行“反清乡”斗争。当时,日、伪军及“清乡”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检查。陈野耘与同志们想尽了各种办法,把抗日宣传品隐藏在戏院海报、年画、连环画中,深入到敌伪据点广为张贴。有一次,陈野耘等人把一张南通江北大戏院的“海报”张贴到了南通城的大街小巷,敌人3天后才发觉,气得“哇哇”乱叫。原来这张海报上印着“麒麟童即日莅临演出”,下面的小字体“剧情介绍”却全是抗日宣传文字。

  在江苏中部的抗日根据地,陈野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抗日故事。在他的勉励与影响下,其弟陈定理也走上了革命道路。早在1943年上中学时,陈定理倡议成立了虹桥镇抗日救亡组织“励志同学会”,积极宣传抗日道理;1944年,他和吴圣璞、宋知新3人建立虹桥党支部,并瞒着家人,转入南岳大崧村从事党的地下活动;1949年,他考入了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……陈西兴告诉记者,多年来,其父亲一直珍藏这封《别赠理弟言》,并把它当传家宝传了下来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leqingzx.com/lqsh/40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